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高压困地”到“千亩良田”:浙江金华开发区这个地块打造全域整治示范样本

体育正文 163 0

从“高压困地”到“千亩良田”:浙江金华开发区这个地块打造全域整治示范样本

从“高压困地”到“千亩良田”:浙江金华开发区这个地块打造全域整治示范样本

中国经济导报、中国发展网讯(wǎngxùn)在浙江金华开发区苏孟乡后徐村,一片曾经被高压电(gāoyādiàn)塔割裂、土地碎片化严重的“困地”,如今已蜕变为(wèi)连畴沃野的千亩良田。作为金华“南拓(nántuò)战略”的关键节点(jiédiǎn),后徐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,通过“山水林田湖路草村”全要素治理,实现空间重构与生态修复双赢,在金华城郊书写了“空间重构、价值再生、治理焕新(huànxīn)”的乡村治理答卷。 土地综合整治,重塑乡村(xiāngcūn)空间格局 面对高压线下土地利用率低、安全隐患突出(tūchū)的问题(wèntí),后徐村率先启动整村搬迁,近240户(hù)500多名村民告别“高压线下过日子”的困境(kùnjìng),腾退非农建设用地,清退低小散企业,为土地整合腾出空间。同时(tóngshí),通过“一地一策”复垦抛荒地和低效林地,采取表土剥离(bōlí)回填、有机肥深施等技术修复地力,并推行“小田并大田”模式,配套生态沟渠(qú)和田间道路,使(shǐ)耕地连片度从40%提升至95%以上(yǐshàng)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连片耕地1372亩,其中已建高标准农田682亩,今年待建高标准农田690亩,形成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的现代化农业格局。2024年,该地块单季晚稻亩产突破600公斤。 土地(tǔdì)整治后,金华开发区创新引入国资(guózī)运营(yùnyíng)模式,由区属(qūshǔ)国企金开文旅集团统一托管,引入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,推行耕、种、管、收、销全流程服务,土地流转率达100%,年支付流转费超1500元/亩,累计拨付资金1854万元,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。 根据规划(guīhuà),项目二期将配套建设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等设施2处,预埋物联网基站、土壤监测点位等智慧农业接口,为后续(hòuxù)数字化升级夯实基础。目前,通过引入无人插秧机、植保(zhíbǎo)无人机等设备,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近(lǜjìn)100%。 生态价值转化,探索(tànsuǒ)城乡融合路径 后(hòu)徐村的蜕变不仅实现了耕地量质提升,也打通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通道。通过推广(tuīguǎng)“春油菜+秋(qiū)水稻”轮作模式,亩均增收600元,千亩油菜花海与湖海塘公园联动,成为金华市民的热门打卡地,高峰期日均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(wànréncì),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。 在生态修复方面,后(hòu)徐村构建了“田路渠林”立体网络,修复生态沟渠,建成田园绿道,串联起湖海塘公园和梅溪景观带,形成春赏花、夏(xià)亲水、秋收稻、冬观鸟的四季生态廊道。与此同时,整村搬迁后的现代化安置(ānzhì)社区正在建设中,户均居住面积优化至107.5平方米,配套教育(jiàoyù)、医疗(yīliáo)等公共服务设施,实现从散居村落向品质(pǐnzhì)社区的跃升。 更值得一提的(de)是,后徐村的土地整治为金华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通过“整治+开发”平衡机制,拆旧复垦与建新安置同步推进,保障了湖海塘区块重点项目(zhòngdiǎnxiàngmù)落地,缓解了用地指标紧张(jǐnzhāng)问题,实现(shíxiàn)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。 当智能农机在连畴沃野(wòyě)轰鸣,当都市客群在油菜花海流连,“城在田中、田融于城”的(de)共生格局逐渐成型(chéngxíng)。(沈桦、俞萍;本稿图片由俞夏冰、宋洁梅/摄)
从“高压困地”到“千亩良田”:浙江金华开发区这个地块打造全域整治示范样本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